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2009年中國味精市場供需市場分析

信息整理︰慧典市場研究報告網 http://www.hdcmr.com/ 信息來源︰中研網
  • 發表時間︰2009年12月17日

  谷氨酸短缺 味精翻倍暴漲

7月6000元/噸到12月初突破13000元/噸,味精,這個日常出現在餐桌上的調味品,在短短5個月中,出廠價格竟然超倍飆漲。

“這是近十年來味精漲價最厲害的一年。”一位味精經銷商用“瘋狂”二字形容此次漲價態勢。

不過,對于此次暴漲原因,與味精相關的行業協會卻表示不知道。 “原材料上漲”、“出口增加”、“下游需求增長”、“環保導致產能減少”成為此次漲價的理由。在眾說紛紜背後,味精漲價到底原因是什麼?

原材料上漲非主因

經濟觀察網記者獲悉,此輪漲價從國內大型味精生產廠家開始,小廠家跟進,最終形成全行業價格上漲趨勢。

根據梅花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梅花集團”)的公開數據顯示,2007年、2008年、2009年1-6月,其味精銷售均價分別是6180元/ 噸、6680元/噸、6810元/噸。阜豐集團有限公司(0546.HK,下稱阜豐集團)三個數據分別為5997元/噸、6865元/噸、6886元 /噸。

據山東一位味精生產廠家表示,今年7月,味精出廠價僅約6000元/噸,到9月已漲至約9800元/噸。進入10月,味精漲價加速,在大約每兩天一波的行 情下,味精出廠價于12月初已突破13000元/噸。

在他的記憶中,這種情形只在2002年出現過,當時味精價格連漲9個月,達到15000元/噸後回落,其後多年保持相對穩定。但今年漲速之快,連一些味精 廠家高層都沒有預料到。在味精價格達到 9000元/噸時,他們覺得接下來不會過萬,如今“誰都說不清楚到底漲到什麼時候。”

價格瘋狂暴漲令味精經銷商們變得謹慎,由于擔心價格跌回,他們一般根據需求進貨;另一方面,他們不能再和以往一樣隨時能提貨,打完款後,拿貨要等上7-8 天。一位蓮花味精的經銷商表示,由于貨源不足,已改用雞精替代味精來供給下游的餐廳和超市。

在此次漲價中,河南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600186.SH,下稱“蓮花味精”)是最大的受益者。從11 月17 日至25日,其股價漲幅超過20%而兩度停牌。一位券商食品行業研究員表示,前期大股東拍賣股權已造成一波股價熱炒,此次其股價上漲更重要的原因是味精漲 價。

由于多家券商認為味精可以漲至15000元/噸,在利好刺激下,市場對蓮花味精做出2009 年每股收益能達到0.7 元的判斷。

12月4日,蓮花味精對此發布澄清公告表示,由于今年東北、內蒙古玉米受干旱影響大幅減產,各大糧庫預計近期糧食價格還會大幅上漲,不願出售儲糧,造成公 司自產麩酸的主要原料玉米供應緊張,難以采購,對公司自產麩酸能力造成嚴重影響。

12月1 日,中國發酵工業協會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關于下發味精調整價格因素分析的通知》。在“通知”中,該協會表示,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加 大,以及產能和市場形勢的變化都導致了此輪味精價格調整。但其報告並沒有提及糧價上漲是此次味精漲價的推手。

上述食品行業研究員表示,按照正常情況,糧價上漲能夠推動味精價格上漲,但按照這次味精上漲幅度之大,糧價上漲完全可以覆蓋味精的上漲。

一位味精廠銷售副總對本報表示,9月以前味精漲價和玉米漲價有一定關系,但現在已沒有直接關系了。他說,7、8月,玉米價格飛漲時,味精單價只漲到 7000多元,漲價出于成本壓力。而味精市場缺貨主要是5-8月很多味精廠家檢修停產,特別是梅花味精環保問題被曝光後,幾家味精廠改產,使味精產量減少 了20萬噸,盡管 9-10月味精廠家滿負荷生產,但前期缺口已經形成,市場暫時難以填補起來。

供需之謎

對于此次味精漲價的真實原因,中國調味品協會人士表示不清楚,而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張俊修初步猜測可能發生在出口上,由于美國鼓勵設立食品廠,出口可 能增長較快。

亞洲味精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0%,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味精生產國。全國味精生產廠家已由最多時的200多家銳減到50多家,生產向集約化靠攏,阜豐、蓮 花、梅花產量約佔50%。

中國發酵工業協會在上述報告中表示,目前國際上味精的生產巨頭味之素公司,在東南亞和南美的生產企業由于環保等各種因素處于開工率不足狀態,導致國際市場 的需求增加;同時由于國際上飲食習慣的改變,味精使用量也有所增加,進一步刺激了出口,導致2009年味精出口量的大幅度增加。

不過,一位味精出口貿易人士表示,在國內味精瘋狂漲價面前,國際買家也冷淡下來,持觀望態度。早前,他注意到海關統計的味精外貿出口量從1-6月呈30度 增長,但7月以後隨著國內味精價格上漲,出口量開始降低,現在味精的出口價格和內銷價格差不多,在高價位面前,味精出口已變成有價無市。

“從1-10月,我們公司出口2000-3000噸,現在能出200-300噸就了不得。”上述人士表示,以前公司出口價格比內銷價格高出200-300 元,但現在即使出口和內銷保持一樣的價位也很難賣,“味精的價格從來沒有這麼瘋狂過。”

根據中國化工信息網統計的味精,味精出口從今年1月1637噸經過5月小幅回落後,到7月漲至5262噸,但從8月開始,出口量逐步遞減,到10月 2838 噸。

上述味精廠銷售副總表示,9月前國外沒有生產味精的廠家,但之後由于味丹在越南開了一家10萬噸廠,現在出口量稍微有點降低。

中國發酵工業協會在報告中表示,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刺激下,內需增加迅速,食品行業、國內餐飲業等行業增長強勁,使得味精的需求量進一步增加。

但從事方便面生產的山西綠是金食品有限公司總裁張濱表示,越往經濟發達地區民用類味精用量呈萎縮趨勢,而工業類,如方便面的調味粉包,隨著方便面的萎縮需 求也不會上漲。盡管味精消費正在往二三線城市下沉,在整個農村市場味精有很大的份額,但整個需求提升不太可能

而產量數據時造成味精漲價眾說紛紜的一個原因。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今年前十月味精產量數據時200萬噸。但一位券商研究員和行業人士認為這個數據可能存在 重復計算問題。“去年味精的產量是180萬噸,不可能在前十個月內增加20萬噸。”上述味精廠銷售副總表示,以自己的掌握數據來看,1-10月味精產量是 170萬噸。

谷氨酸爭奪戰

盡管味精產業向大企業集中,在價格方面更有話語主導權,但行業人士表示,由于味精產品同質化嚴重,但並意味著他們能壟斷味精行業。

記者調查發現,在此次味精漲價中,造成味精短缺的真正原因,是處于上游的谷氨酸短缺,而谷氨酸產業基本上被國內7-8家大型味精廠壟斷。

谷氨酸,俗稱麩酸,是一種酸性氨基酸。在味精生產工藝中,谷氨酸玉米經過發酵等工序後形成谷氨酸鈉即味精,它和味精的產量匹配是1︰1.2。谷氨酸同時還 可以應用于醫藥、日用化妝品等產業。

據一位味精行業人士統計,2009年整個谷氨酸廠家產量為140-150萬噸,而谷氨酸的需求量應該超過170萬噸,這意味著谷氨酸的需求缺口超過 20-30萬噸。

他說,盡管目前味精企業精制能力強,但在谷氨酸沒有替代品的情況下,即使下游味精精制能力再大也沒有用,因為沒有原材料就不能生產。

記者獲悉,由于谷氨酸屬于技術比較密集型行業,投資較大,一般廠家不會投入。目前谷氨酸市場,小廠沒有生產能力,只有7、8家大型味精廠家如阜豐、梅花、 菱花、雪花、蓮花等才有配套生產,它們基本上掌握了味精的上游命脈。

而另一方面,這些大型的谷氨酸生產廠家首先是滿足自己需要,然後再是外賣。比如,蓮花味精預計2009年銷售主產品味精22 萬噸,但業內人士透露其生產谷氨酸能力大約是每年10萬噸,其余用量從雪花及全國各地廠家購買。

在香港上市的阜豐集團 (0546.HK)原來每年谷氨酸外賣1萬多噸,現在由于緊缺全部自用,而那些向阜豐購買的小型味精廠由于谷氨酸原料不足,導致近期開工率不足50%。

一位券商食品研究員表示,造成谷氨酸短缺主要是來自近兩年關閉了谷氨酸企業。因為味精污染嚴重主要是谷氨酸生產環節,其實谷氨酸到味精的精制工藝污染很 少,主要停掉的是谷氨酸的產能。而另一方面,谷氨酸投入較大,10萬噸產能對應的是4億多元的投入,有些公司 1萬噸產能需要1.5億元投入,小企業投入難度比較大。

上述研究員認為,在蓮花、梅花、阜豐三家上市公司中,蓮花美中不足是谷氨酸的產能比較低,而梅花、阜豐產量比較高,因此味精漲價,對梅花、阜豐的利好大于 蓮花。但由于梅花借殼五洲明珠(21.18,0.81,3.98%) (600873.SH)存在審批風險,而梅花在香港上市,因而最大獲悉者為A股的蓮花。

味精行業人士表示,此次味精上漲的趨勢可能要持續到明年6月,已經可以確定的是明年谷氨酸方面將新增寧夏伊品12萬噸和阜豐在寶雞的7.5萬噸;而味精的 產能將有24萬噸的增加。屆時供需將會達到平衡,味精的價格會稍微回落。

這位味精生產廠家高層表示,味精已經八九年沒有暴利,盡管現在環保治理已不是難題,但由于投資大,收益低,加上幾年設備老化,在過去的三四年中味精行業處 于虧損的邊緣,是一個微利行業,現在價格的漲至12000元是“理性回歸”。

不過,在去年廠家們都沒有預想到今年行情這麼好的情況下,新一波的谷氨酸爭奪戰開始了。據業內人士透露,除寧夏伊品及阜豐外,蓮花、菱花也有意上馬谷氨 酸,一些地方政府也在開始張羅布局,因為“誰掌握了谷氨酸,味精漲價的好處就享受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

This blog is above all important news, interesting investment topic and potential shares in HK and UK. This year, I will specificlly looking for a multi bagger shares, this ia challenge a challenge that the young ones have to takes some time!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