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重啟匯改,又擬取消包括部分鋼鐵等商品出口退稅
* 5月激增的出口及節能減排難達標成政策出台主因
* 部分外貿企業兩頭受壓或剛開始,鋼鐵業首當其衝
* 專家呼籲不應將出口退稅的國際慣例當成短期政策調節工具
采寫:北京中文部; 撰寫 沈燕/李然
路透北京6月22日電---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每當中國的出口數據大幅飄紅時,必會招致中國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是次亦然.而伴著人民幣匯率改革重啟的組合拳,或許也讓部分中國外貿企業兩頭受壓的苦日子剛剛開始.
面對中國年內要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巨大壓力,以及結構調整的長遠目標,業界也預計後續的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的名單可能會繼續擴大.不過,將出口退稅的國際慣例屢屢當成短期政策調節工具的做法也受到專家們的質疑.
"板材出口退稅的調整,旨淘汰落後產能,緩解國內板材產能過剩的矛盾,減輕企業進一步投資的衝動,使企業感到經營、生存的壓力."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稱.
他指出,由於板材在大型鋼企的生產中比重較高,出口退稅調整對大型鋼企影響相對較大.板材佔中國出口比例的60%-70%.
中國財政部周二發布通知稱,經國務院批准,自今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包括部分鋼材和有色金屬加工材,玉米澱粉及部分塑料及製品等.
中國5月份出口同比增長48.5%,明顯超出市場預期,儘管分析師預計持續高增長態勢難以為繼,下半年外貿增速料逐漸放緩,但強勁的出口數據亦為要求人民幣升值提供理由.
上週六,中國宣佈人民幣匯率改革重啟,這也讓人民幣中間價週二一度創下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達6.7900元.不過,對於外貿企業而言,這些顯然並不是個好消息.
**鋼鐵行業首當其衝**
事實上,作為能耗大戶的鋼鐵行業,取消出口退稅早有徵兆,中國政府上週發布的針對鋼鐵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的文件中已明確表態繼續控制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已讓業界猜測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調整如箭在弦上.
"最近數週,中國在鋼鐵出口方面未出現任何機會,即便我們以離岸價(FOB)計算的熱軋板捲較印度或俄羅斯的便宜,但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將意味著不斷升值,這會造成巨大影響,"北京一家鋼鐵出口商的經理表示.
今年前五月,中國共出口鋼材1,796萬噸,同比增長127.3%.但貿易商表示,隨著兩頭受壓的日子來臨,中國的鋼鐵生產商已開始艱難度日.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上公佈的數據顯示,八種鋼材品種價格自5月以來一直下降,6月14-18日當周鋼材價格繼續普遍環比下跌.包括中國寶鋼(600019.SS: 行情),武鋼股份(600005.SS: 行情),鞍鋼(000898.SZ: 行情)(0347.HK: 行情)等國內主要鋼廠此前均已宣布,調降7月鋼材出廠價.
北京一家鋼鐵貿易公司銷售經理稱,"(取消出口退稅後)銷量肯定不如以前,估計(出口)銷售額下降幅度最低也在10%以上."
很顯然,鋼鐵行業的兩頭受壓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其它涉及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商品退稅取消或降低的名單可能會繼續擴大.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一位官員亦稱,今年節能減排的壓力很大,包括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都要落實到具體的目標和細節.
而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稍早在回答記者有關鋼鐵產品出口退稅政策可能調整的問題時表示,隨著國家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政策的實施,可能會對部分產品的貿易政策進行調整和完善.
**政策預期仍應穩定**
儘管中國業界對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併不陌生,但對將出口退稅這一國際慣例屢屢當成短期政策調節工具的做法也受到專家的批評,並強調政策的穩定對企業生存至關重要.
"出口退稅政策已經成了中國政府最擅長運用的短期政策工具了,一說到結構調整經濟轉型,一定要先拿出口退稅說事."中國商務部研究員研究員馬宇坦稱.
經常去企業調研的馬宇無奈地指出,企業經常抱怨政策預期不明朗,尤其是出口退稅政策的出台,"說出立刻就出,企業根本沒有準備的時間...外貿企業的合同訂單簽訂往往是提前數月甚至一年,但政策出台並不會考慮企業的承受力."
這一觀點也得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認同,"中國的政策往往是根據經濟數據及外界壓力大小來製訂,尤其是出口數據,簡直就是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風向標."
民族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一釘也認為,對於鋼鐵行業來說,肯定會或多或少影響估值.因為目前宏觀信貸政策收緊,房地產調控,肯定會影響鋼材需求,現在又疊加取消出口退稅政策,會對投資者心理層面產生影響.
他認為,目前影響市場的最主要因素並非這些宏觀政策的變化,而是勞動力成本上升等更深層次的社會變化.
在深圳從事外貿的黃小姐,儘管其所在的工廠生產商品並不屬於兩高一資,亦不在此次的取消出口退稅的商品之列,但她也提到,"現在人工成本,原料都在漲,很多加工企業就是依靠出口退稅生存的,政策變來變去真的讓我們無所適從."
不過,中國的政府官員對外貿企業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充滿信心.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週一強調,人民幣匯率改革是由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決定的,是中國自己的事.並稱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外向型企業,金融危機的困難情況下,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表現是好的,並對企業匯改後在國際市場的表現充滿信心.(完)
(北京中文組邵曉憶和張勝男亦有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