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农场投资方兴未艾 华尔街展开“圈地运动”

华尔街料从全球的食品需求中获益

* 约150亿美元涌入农场投资

* 针对批评者口中"圈地运动"的不满日益加重

路透波士顿5月3日电---波士顿金融区的不少公司所投资的领域是你无法接触到的,包括:外汇期货、指数期权以及信贷衍生品等等.

但在这里距离美国中西部作物区逾1,000英里的一座高层写字楼中的17层,衣着保守的Hancock农业投资公司的策略师们,正将大笔资金押注在玉米、大豆和其他农作物上,又或者他们是在押注农场.

不,这并非商品交易.作为宏利金融(Manulife Financial)(MFC.TO: 行情)旗下的一个业务部门,Hancock迄今为止已在实实在在的农场上投资了超过10亿美元,多数是在美国.除了Hancock,还有大大小小许多私募股权公司、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其他投资企业希望能从土地上收获长期获利.

用华尔街的话来说,中心地带总是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大城市投资者在走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阴霾之後,开始将资金投向伊利诺伊的玉米地、加利福尼亚的酸莓田,甚至还有巴西的甘蔗地.而在海外,非洲、澳洲以及东欧的农场都成了新兴的投资机遇.

"人们的兴趣日益浓厚,"Hancock总裁Jeffrey Conrad称,Hancock去年为投资者挑选了超过30块新的农场地产."在衍生品盛行而资产价值快速蒸发的年代,农场就是一个拥有现金流的金矿."

合成担保债务凭证(CDO)、裸卖空以及结构性金融并未远离.但投资公司表示,农业领域从未像现在这样具有吸引力.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土地价值稳步上升意味着可借此进行有效的通胀对冲,并带来可观的潜在长期回报.而且和多数华尔街产品不同的是,农场基本没有什麽基本面可言.

"这并非什麽衍生的安全性,你可以直接到农场上去,那些土地看得见摸得着."投资顾问公司Altima Partners的合伙人Edward Ho表示.
该公司目前约有10亿美元投资在农场和相关领域,并计划在今年春天成立一个新的农业股权基金.另外还有其他数家公司表示他们也计划在今年推出类似的基金.

世界银行以及世界粮农组织(FAO)引述今年1月一份报告中的趋势表示,全球各地的农业投资出现"急剧增长."这种民间投资能为农业领域带来巨大的益处--对于人类而言自不必说--可以帮助实现农业工具以及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世行和FAO表示.

**发出不同声音**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陶醉于华尔街的这波新狂热.世界银行上个月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期间,批评人士就直言不讳地谈及这种投资趋势的後果,将此斥之为当代的圈地运动.他们尤其担心这些交易的不公平性,因为有价值的土地和水资源被从穷人手中转移到富有者囊中.

而各式各样的投资团体则对上述指责加以反驳,称面对全球可耕种土地日益减少的局面,他们的资金对于提高土地产出和增加食品生产效率非常重要.而且,他们不认为投资土地的金融利益会在短时期内减退.

甚至有人谈论要创建一种能公开交易的土地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类似于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的架构.REIT令小投资者也可以投资商业地产.

"我不认为这是短暂的狂热.看看基本面情况,你会发现这是相当诱人的投资."曾经的华尔街并购专家Jose Minaya说道,他目前在TIAA-CREF管理着20亿美元的农产品投资组合.

TIAA-CREF是美国顶尖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掌管着4,140亿美元资产.公司推出农产品投资组合已经有四年,涉足玉米、大豆、棉花、稻米、小麦、大麦、苹果和葡萄.

"我们想直接投入产出的关键因素--土地."Minaya说道,"终端产品就是食物,关系着人类的最基本生活需求."

行业估计,全球约有40家机构投资者推出了这种方兴未艾的土地资产交易,权益总计为150亿美元.但如果把主权基金等政府相关企业,以及个体企业家和富裕家族的投资也算在内,则实际投资规模可能要大得多.


**南美成热点**

诸多此类行为正在海外发生.

南美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地方.那里的投资者希望能够从巴西大豆和甘蔗田里榨出20%以上的回报,这两种作物是食品、饲料和乙醇的关键生产原料.

推动此地和其它地区市场的是中国对大豆产品惊人的巨大需求.由于南美地区耕地供应充足但仍未资本化,因此投资者希望通过更新设备、改进农艺以及使用更好的种子和化肥来提高作物产量,从而创造利润.

非洲是全球最贫困的大陆,但也是另一个热点,因为该地区的基建、肥料和设备投资长期匮乏,未来在生产率方面料有质的飞跃.

欧洲公司Emergent Asset Management在2008年底成立了非洲农用地基金.该公司计划在今年第二季为非洲设立一支"成分基金"(subfund),涉及作物、生物燃料、野生动物饲养和木材等领域.

位于伦敦的SilverStreet Capital LLP也在创立非洲农业基金.

面对日益膨胀的庞大人口,担心温饱问题的中国正在部分非洲国家帮助提高食品和生物燃料生产.水资源匮乏的中东和海湾国家亦寻求保障食品供应.到2050年,全球人口料将从69亿升至逾90亿,专家担忧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将很成问题.

**抵制方兴未艾的农业投资**

与衍生品和其他远离现实生活的金融产品不同,农业可以煽起民族主义激情,特别是在非洲的这些活动引起一些不满,被控诉为"新帝国主义".

"这是新现象,而且资金规模叹为观止.各种担心也很多."倡导"社区管理"和生态多元化食物体系的全球非营利性组织GRAIN发言人Devlin Kuyek表示.

GRAIN在一份全球100多家组织联合发起的声明中呼吁,保护以社区为导向,以"当地人民掌握土地、水和生态多元化"为基础的食物和农业体系.

Kuyek称,大投资者投资农业用地让地价空前高涨,挤垮了望地兴叹的小农场主.从本质上讲,投资者是在"发饥荒财".

GRAIN在与非洲、亚洲、欧洲及其他地区的这些组织联合发表的声明中称,"现在掠夺农地...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侵害人们的自主权、食物主权和生存权."声明还指出,单纯从经济角度为土地重新估价,"否定了土地的多功能性、生态性、社会和文化价值".

美国Family Farm Defenders的发言人John Peck表示,机构对农业用地的投资将扭曲食品生产,使其偏向于获利更大的作物,而非营养价值最高的.他表示,若与农业生产无关的投资者获取土地後,只是更多地考虑短期利益,而非环境的长期稳定的话,可能对环境造成伤害.

"土地已成为一项投机性商品,"Peck表示,"但不应把其视为一般的小物件.土地是如此的重要,我们不应让投机客掌控它们.这些正到处寻求投资目标的资金...是一个问题."

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已注意到该关切,并正在推动其所谓的"负责任的农业投资"原则和一定程度上的独立监控.

这些组织表示,他们正在寻求投资者和社会组织等利益攸关方的投入,以找到使农业投资促进国家发展和消除贫困的战略的方法.

他们还正在评估如何拟定激励措施和规则,以及使民间部门将社会和环境关切融入其项目中的方法.

**农业投资有利可图**

投资者似乎没有被这些警告吓住.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可能在没有大规模农作的条件下养活整个地球,"策略咨询集团HighQuest Partners董事总经理Hunt Stookey称,"几十年来对农业的投资一直不足."

Hancock投资澳洲、加拿大和美国的农用地,对于这类集团来说,农业投资的变迁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Hancock资产管理副总裁Oliver Williams说,"我们一直在分析我们可以向什麽地方进军,以扩展全球版图.我们喜欢广撒网."

根据智库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过去四年外国投资者在贫困国家已购买或正在协商购买的土地面积最高达到2,000万公顷(4,900万英亩),这相当于爱尔兰国土面积的近三倍.

在美国,由于其采用了最新技术的耕种模式较为成熟,因此农业投资的回报较少.但农场管理和咨询集团Scythe & Spade Co.的业务拓展经理Chas Bonner称,这类投资仍有吸引力.

根据美国房地产投资受托人理事会(NCREIF),1990年到2009年间,包括获利和增值在内的美国农地所有权平均年回报率仅略高于11%.与此相较,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包括派息和增值在内的平均年回报率为8.55%.

即便在衰退时期,美国农业用地表现也好的惊人,2009年升值0.78%,创收5.50%.相比之下,据NCREIF,商用房产价值同年下跌22%.商用房产包括公寓、酒店、工业、写字楼和零售房产.

"回报真的很吸引人.越来越多高资本净值的家伙开始意识到这点,"Bonner称.

然而未来增长仍有障碍.例如在美国并不是每个农业州都允许机构持有农地.美国最大的玉米种植州爱荷华州就有这样的禁令.明尼苏达州、南北达科他州、以及最大的小麦产区堪萨斯州等也有类似的限制.

"我们不想到人们不欢迎的地方去投资,"Hancock收购主管Kenneth Warlick称.

除各州法律差异带来的复杂因素外,组成投资组合不只是考虑土质这麽简单.Warlick称,Hancock还分析社区基础设施、谷物仓储、公路、水体以及投入供给.

在一些地区,Hancock买入土地,然後租回给农户或经理人,在其它地区则自己管理.Warlick称,利润空间狭窄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是一些必须考虑的复杂因素.(完)



--编译/审校 王露迪/高琦/吴云凌/程琳/丁琦/王丽鑫/李爽/宿泱韫/艾茂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

This blog is above all important news, interesting investment topic and potential shares in HK and UK. This year, I will specificlly looking for a multi bagger shares, this ia challenge a challenge that the young ones have to takes some time!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