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與駿威汽車(0203)聯合公布,由廣汽私有化駿威。
廣汽集團並計劃7月底以介紹形式來港發H股上市。不過,在投資者對有關計劃存在多重疑慮,以及作價並不吸引下,令駿威昨日復牌後股價下跌超過兩成。 採訪:何承聲
持有駿威37.9%的廣汽集團,向駿威提出私有化建議,股東每持1股駿威,可獲0.37861股廣汽H股作交換,每股駿威股份代價的價值將介乎5.16至5.49元,以中間價5.32元計,較駿威停牌期間的除淨後價4.49元,有近18.5%溢價。
100股換37.8股廣汽
預期中的私有化計劃,股東將不會獲發廣汽H股的碎股。若建議生效,駿威將向聯交所申請撤銷上市地位,而同時廣汽正尋求以介紹形式,落實廣汽H股在本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英高財務顧問被委聘為廣汽股份估值提出意見。英高估計,於本周三(19日)每股廣汽H股估值介乎11.94至12.71元人民幣(相當於13.62至14.49港元),以私有化安排計算,駿威已發行的近75.19億股理論價值將介乎近387.71億至412.48億元。
不過市場卻有另一番解讀。凱基證券指,雖然按駿威財務顧問的估值,私有化價格對駿威有15至22%溢價,但從估值而言,廣汽今年市盈率達12.5至13.3倍,遠高於東風汽車(0489)的10倍。
券商指廣汽值10.93
假若以東汽目前的10倍市盈率,作為廣汽的估值指標,廣汽每股只值10.93元,低於英高的11.94元的估值下限;而以0.37861換股比例計算,駿威私有化價格只為4.14元,較其除淨後價4.49有近7.8%折讓,故有關作價並不吸引,建議趁高位減持。
此外,市場投資者亦憂慮廣汽上市後隨即集資。對此,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強調集資非公司首要目標,目前亦無迫切的資金需求,公司現時盈利能力強,即使不上市及融資,亦能實現自然增長,他更揚言廣汽今年目標銷售按年增18%至20%。
廣汽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執行董事盧颯表示,廣汽H股掛牌後,廣汽原股東並沒設有禁售期,但他強調,公司在掛牌後將會與股東繼續溝通,相信以駿威股東中機構投資者佔比較多底下,對駿威的投資屬長線,相信廣汽上市後,投資者仍會看好公司前景,繼續其長線投資。
假设下月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不通过,骏威继续独立挂牌,则其现在9倍以下的预期PE有足够的吸引力,股价亦有机会弹升。3.23港元的骏威,值博率高。
目前駿威汽車的股東包括:廣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隆(持有37.9%股權)﹔鄧普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5.47%)﹔鉑金投資管理公司(持股5.22%)。另外,駿威汽車的執行董事姚一鳴,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張岱樞分別持股0.02%與0.04%。其餘約46.58%的已發行股份由公眾股東持有。
鄧普頓是駿威汽車的第二大股東﹐持有後者15.47%的股權。Mobius向該報表示﹐他希望在該交易前能獲得派息﹐但他認為估值比率是合理的。他還稱﹐鄧普頓持有足夠多的股權來阻礙該交易﹐但公司認為這一交易是明智的。]
廣汽集團與駿威汽車在聯合公告中透露,持股5.22%的鉑金投資管理公司已經做出承諾,將投票贊成私有化安排。目前,駿威通過全資附屬公司持有廣汽本田50%的股權。
如果此次上市成功,有關股東在上市後並沒有禁售期的限制,張房有說,目前主要股東是機構投資者,屬於長期投資,都看好集團的發展。
廣汽集團多年前已謀求上市,早於2002年就開始籌劃整體在A股上市,並於2005年完成股權改制,不過無論是最早的A股上市方案,或者後來提出的A+H、先A後H等計劃,都受制於各種因素而不了了之。張房有強調,上市的最首要目標並非融資,目前集團也沒有融資的迫切性。如果此次整體H股上市未能得到6月份召開的股東特別大會的通過,廣汽集團也會尋求「在不同時間、不同市場上市」。張房有在記者會上表示,「首先要看本次在香港上市的情況,如果成功並獲得相當穩定的表現後,日後在擴大生產經營發展而有需要融資的時候,會考慮加快推進A股上市。」
去年以來,廣汽集團在國內大展拳腳,積極開展兼併重組以擴張規模。2009年5月,廣汽集團與長豐集團簽訂股權轉讓協議,長豐集團將其持有的長豐汽車(600991.SH)29%的股份轉讓給廣汽集團,廣汽集團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此後,廣汽集團又與菲亞特汽車簽訂合資協議,建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第一期生產規模為14萬輛,之後為形成25萬輛的產能。2009年度,廣汽旗下的汽車銷量(除廣汽長豐外)合共60.66萬輛,與同年本地銷售冠軍上汽集團的279萬銷量相比,不到其1/4。數據顯示,駿威汽車2009年度股東應佔利潤約為19.15億元,2008年度則為20.94億元。
截至2009年底,駿威汽車的資產淨值約為142.56億元。廣汽集團預測,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年度淨利將不少於37.6億元。與2009年度 32.56億元的除稅後利潤相比,增長15.5%。而在2008年度,廣汽集團的除稅後利潤為28.58億元。
交易人士相信,上市將為這家受益于對外合資的汽車企業,在未來擴張中贏得有利地位。但在目前,上市並非廣汽的當務之急,更重要的是體現“政治意義”。一旦上市成事,廣汽將成為廣東省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國有企業,在目前粵港合作升溫的背景下,將被視為“在粵港融資合作方面邁出一大步”。成事與否,廣汽上市的“創新”都已是其多番上市訴求夭折,不得不另闢蹊徑的結果,也是其上市既不迫切,又勢在必行的寫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