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打壓樓市的決心愈見積極,有如電影《標殺令》將炒家趕盡殺絕,甚至有傳地區政府正配合中 央,醞釀「限購令」,深圳有機會最早推出。
房產泡沫論的爭辯又再升溫,「末日博士」麥嘉華話好快爆破、另一邊廂鄧普頓基金麥樸思又 話購買力足以支持樓價。其實是否有無泡沫唔緊要,最重要反而係樓市嘅新一輪打壓過後,內地人對買樓嘅心態有否轉變。
眾所周知,內地投 資渠道少,唔係樓就係股,樓市嘅需求往往係一開三甚至一開六,即一個
人或家庭的購買意欲遠遠超過實際住房需求,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未來每年 都可保持高增
長,樓價只會調整,不會大跌。
SOHO中國(00410)董事長潘石屹,以「癌症」去形容當今內地樓市,雖然麵粉比
麵 包貴非常唔合邏輯,但佢認為以中國國情嚟講係正常,而國際慣常用嘅租售比率及租金回報率
等基本因素放喺中國根本係「嘥氣」。
*內房股短期難有運行*
樓市預期會降溫,銀行收緊銀根,但不會大跌,對負債比率高嘅發展商影響唔細。包括 碧桂
園(02007)、恆大(03333)、佳兆業(01638)等內房股面對資金壓力要集體發高息債集資,十幾厘的息率對經營成本肯定 帶來壓力。去年,內房A股過資本市場融資442億元,現時中證監正審核59間房地產公司的融資申請,當中再融資佔48間,預料今年集資潮將 繼續。
內房短期股價難有運行,而對間接受影響的內銀股影響則過份被放大。銀監規定第二套房貸利率為基準1﹒1倍,其實反而有助銀行嘅 貸款收益率,因為過去銀行為搶客,往往在息率上打85折。此外,提高二套房首付至超過50%,的確有機會做少咗生意,但不要忘記中央將積極增 加細單位及保障性住房供應,相關的貸款有機會彌補損失。業主俾多咗首期,亦有助降低銀行不良貸款。只要央行全年貸款目標7﹒5萬億元無變,銀行自 會變陣調整貸款結構。
仍是不放心的投資者,大可比較一下各大銀行房地產相關貸款佔整體組合嘅情況係點。
去年佔比最重嘅係興業銀行 (30﹒64%)、其次係招行(28﹒04%)、中行(25﹒96%)、建行(25﹒13%)、浦發(23﹒67%)、民生(23﹒03%)及工 行(22﹒86%)。而借最多錢畀地產發展商係民生(11﹒75%)、南京(9﹒59%)及興業(9﹒39%),反而工中建三大行則縮減至較低水 平,分別佔總貸款7﹒36%、7﹒47%及7﹒44%。而交行及招行嘅水平較低,只佔7﹒03%及5﹒79%。
*內銀反彈力度將較大*
由此可見,即使發展商資金出現問題,對幾大銀行股所受嘅影響遠不及地方銀行大。招行
(03968) 按揭貸款佔比最重,樓市降溫短期將受較大影響,不過隨著加息憧憬令存貸息差
有望擴闊,按揭貸款亦是相對優質的貸款,股價再大幅下跌嘅空間有限。當 市場充分消化有關壞
消息,佢反而應該係反彈力度較大嘅內銀股。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