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台商下一个春天:摆脱代工阴影 寻求人民币升值内销商机

* 转型道路漫长,却"非走不可"

* 传产台商加速中国内销布局
* 电子业因应之道品牌更胜代工

记者 林妙容

路透台北7月1日电---"时不我予"或是台商面对中国大陆制造天堂逐渐消失的感叹.在中国劳动力成本走高及人民币长期看升的压力下,想更上一层楼的台商只得想方设法摆脱代工阴影,转向品牌与内销的长期经营模式.

在台资富士康(2038.HK: 行情)的薪资上调事件後,在大陆的约八万家台商已然深刻体会,中国劳动力成本逐年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加上中国人行此前宣布再度汇改後,人民币长期趋升也成市场共识,两者合计意味着未来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将显着提升,收美元不如收人民币.

"必须走出代工的阴影,要把中国当做市场,不是当作工厂."总部位于上海的龙凤水饺董事长叶惠德称.

他并表示,许多习惯代工的台商视转型内销为畏途,因将遭遇建立通路及政策理解等层层障碍,但台商在大陆仍有语言相通、文化相近以及两岸关系持续转暖等优势,此时如果不加速转型,仅依靠转往劳动力成本更便宜的内陆及东南亚,将是治标不治本,最终仍将遭遇瓶颈.

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去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增速依然达到8.7%,并有望于今年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成长动力由出口转至消费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大陆居民旺盛的购买力更是海内外有目共睹.

有台湾媒体今年稍早报导称,去年8月大陆银联卡在台湾开放使用後,陆客在大型百货卖场的消费,平均每月创造上亿台币的绩效.

**"转型",非走不可**

30年前,台湾第一批落脚珠三角的台商,只要稍微用心,获利几乎不是问题.当时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台商土地取得几乎分文不用,满街都是寻求温饱的民工,上缴税款还可以"协商",许多人因而荷包饱满.

30年过去,工人要求高了,政府要求也高了,成本的控制变得困难.此外,对多数代工业者而言,他们收入的是美元,成本的付出是人民币,在未来的环境中,除了须吸收薪资上涨的压力,还要承受汇兑後的损失.

"我觉得会蛮糟糕的,这产业利润很薄,净利顶多2-3%,大家最近已经为了加薪问题头疼不已,若人民币再升值,无疑是火上加油."全球第二大主机板厂商--微星(2377.TW: 行情)行销总监程惠正说.

再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陷入低迷,迄今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依然未能完全消散."外销"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在内忧外患之下,以外销为主的台商开始思考转往内销的可能性.

亚洲最大木制家具厂--台资顺诚控股(台升家具)(0531.HK: 行情),在大陆以广东东莞和浙江嘉善为生产基地,本来一向以外销为主,于中国的内销市场仅占2%,近来却开始思考拉高内销比例.

"外销转内销需要打底,我估计大概要2-3年.而长远来说,希望达到30-50%的内销比重,"该公司董事长郭山辉说.

他表示,台商转型的重要选择之一,是将外销导向的企业结构慢慢转为拓展中国内销市场,虽然经营内销市场需要通路、品牌的建立,收割时间较为漫长,但中国市场广大,如果内销比例拉高,即可降低劳动力成本陡升的冲击.

随着大陆内需市场愈趋重要,最明显受惠的台商即是拓展中国内销市场的中国概念内需股.在大陆拥有大润发卖场的台资润泰全(2915.TW: 行情)今年来已涨了56%,远优于台股大盘的下挫10.5%.

**电子代工厂的两难**

相对珠三角台商急着转型或搬迁,在中国长三角有完整产业链支撑的台商电子业,某些程度却陷入两难.

昆山台协会长孙德聪说,长三角有庞大的产业链,电子零组件厂和下游的包装等传统产业都是连动的,难以连根拔起,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除非中心厂带头移转.而提升生产效率及附加价值,是目前因应变局唯一的选择.

大和证券分析师黄文尧则说,像宏基(2353.TW: 行情)、华硕(2357.TW: 行情)等拥有自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大厂,在因应工资上涨及人民币升值的议题上,可以直接转嫁给终端消费者,较有斡旋的空间;但其他代工厂商面对的是品牌大厂,转嫁成本不易,想走品牌又陷入与客户竞争的尴尬境地,实为两难.

"现在变天变很快,代工厂来不及因应,获利必然萎缩."黄文尧说.他认为电子代工厂要分享中国内需成长的红利,要不就是如同鸿海(2317.TW: 行情)一般,转攻通路;否则就像广达(2382.TW: 行情)一样,开发如云端运算等附加价值高的产品.

鸿海此前已宣布启动"万马奔腾"计画,积极在大陆布建3C零售通路.

不过不论走哪一条道路,黄文尧认为都要花时间,"不是两、三年可以搞出来."

长远来说,台商代工业几已走到极致,面对中国未来10、20、30年的可能巨大变革,要寻求台商在大陆的下一个春天,即使过程漫长艰辛,经营者需面对巨大考验,品牌和内需仍是必走之路.(完)



--审校 乔艳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

This blog is above all important news, interesting investment topic and potential shares in HK and UK. This year, I will specificlly looking for a multi bagger shares, this ia challenge a challenge that the young ones have to takes some time!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