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业第二次"去库存化"势在必行
* 市场倒逼和政策压力或将启动钢铁业结构调整大幕
* 钢企盈利将呈现两极分化
* 大型钢企更可能成为结构调整受益方
作者 李文科/邵晓忆
路透北京8月3日电---中国钢铁业结构调整已讲了多年,但至今未见明显效果.不过随着成本及库存上升压力日增,下半年这一进程料将被迫真正拉开帷幕,大型钢企或将成为最大赢家.
钢材成本上涨、商业库存上升、需求趋缓、出口受阻,中国钢铁业目前正面临艰难处境,第二次"去库存化"将成为国内钢厂在高成本和竞争激烈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实际上,不仅是中国,全球钢铁产能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坦言,下半年或至少是第三季度,是全球性的钢铁减产以应对钢价下跌的调整阶段.
"讲了多少年的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下半年可能真正开始了."吴溪淳表示,"一是市场倒逼,大规模政府推动型投资没有了,出口没有了....这两条出口堵住了,(钢铁业)不搞结构调整怎麽办."
6月份以来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减产,随着库存压力加大以及成本倒挂,钢厂限产范围继续扩大,唐钢、武钢(600005.SS: 行情)、沙钢、攀钢等大型企业步入限产行列.吴溪淳称,7月份的前20天,钢协会员企业已经有40%开始减产.
放眼全球,钢铁大佬独联体、欧盟、北美的钢厂减产行动正在继续,中国7、8月份减产亦已成定局.
中国7月中旬钢铁产量较上旬略降,延续6月以来回落趋势.虽然钢价自4月下旬连跌近三个月之後,在7月中旬开始重振拉升之势.但後市受库存高企、宏观调控继续以及出口不畅等因素影响,钢市反转仍需时日.
宝钢(600019.SS: 行情)、武钢、鞍钢(000898.SZ: 行情)(0347.HK: 行情)三大钢厂8月份的价格政策出台在即,业内普遍预计,下调钢材价格是主流方向.
**结构调整被"逼上梁山"**
业内人士和分析师指出,中国钢企失去了第一次"去库存化"时左右逢源的良好局面,目前正遭遇内外夹击的困境,监管层和行业协会数年推动无明显成效的钢铁业结构调整已面临"逼上梁山"之势,很难有回头的机会,减产成为下半年中国钢铁业的主题词.
而此次"去库存化"与上一次已然有了本质的区别,今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升幅将呈现回落之势,一揽子政策措施效应亦将呈现减退势头,因为刺激政策引发的超常增长正逐渐转入正常增长.
除了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钢材需求之外,钢铁业还遭遇了产能过剩、成本高企、库存上升、出口受阻以及监管层和协会强化政策法规的约束力等多重压力.
"三季度是去库存化关键时期."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如果三季度总量降不下来,去库存化效果不明显,那麽严峻态势还有可能延伸到四季度."
吴溪淳则强调,第二次去库存化将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在第二次去库存化完成之前,在钢产量随着净出口减少和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钢材增势减弱而进行足够的减产之前,钢材市场价格难于较快回升,再加上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国际市场行情影响,今年下半年钢材市场大部分时间将处于中低价位的不稳定的震荡阶段.
中国钢铁业第一次去库存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到来时.罗冰生强调,当时由于需求大幅下降,钢企主动减产,库存总量下降.但现在第二次去库存化,是在国内国际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态势下提出的,目前钢价下降及钢铁生产成本上升,将有利于限制钢铁总量的高增长.
根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监测的7大重点钢材品种,至6月的最後一周,其中6个品种的价格已经跌破了成本线,且成本与市场价格倒挂幅度呈加大趋势.而全国29个主要城市钢材社会库存调查数据则显示,自5月份国内钢铁产量创新高後,钢材社会库存呈持续升势,到5月中旬後,社会库存持续徘徊在1,600万吨左右,进入7月後仍居高不下.
中钢协提供数据则显示,上半年平均日产粗钢178.6万吨,比上年平均日产156万吨增长14.5%,相当于年产粗钢6.5亿吨的水平,呈高增长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却呈现需求增幅逐月下降之势.今年1月份中国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7.41%,以後增幅逐月下降,6月份降至-1.14%,需求增长对生产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与此同时,国外市场的需求同样不容乐观.目前国际钢材市场亦为供大于求,目前钢材价格的降价趋势还在发展,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中国自7月中旬起取消了热轧板卷、中厚板、大型型钢等品种的出口退税,都必将抑制下半年钢材出口数量.
中国自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玉米淀粉、医药及化工等商品的出口退税,涉及钢铁产品48种,囊括几乎全部热轧板带、型材产品,取消原有9%的出口退税.
**谁将笑到最後?**
一般而言,行业重组对于龙头股或大企业最为有利.专家指出,此次结构调整或许也不例外,最终的受益者估计将是那些"有准备"的大型钢企.
实际上,自5月钢材价格不断下跌以来,随着铁矿石、焦煤等原燃料价格不断走高,一些企业已经难堪重负,陷入亏损.中钢协专家坦言,这种态势在下半年难以根本扭转.
罗冰生周二即表示,受供大于求、钢价下跌及成本上升影响,7月钢企盈利将较6月进一步下降,三季度钢企盈利形势相当严峻.钢企6月利润已出现环比下降37.77%.
"(结构调整)就是考验钢企的市场竞争力,这是好事,"吴溪淳表示,淘汰落後产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最根本的还得依靠法律手段和市场竞争.
钢铁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能很好地顺应这个趋势,谁就受益最大,"中国联合钢铁网分析师胡艳平强调,大企业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它们更容易获取政策支持.因此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相差会比较大,从1-5月份的钢企盈利情况亦可见一斑,宝钢、鞍钢这些以精品板材为主的钢厂盈利状况比较好,估计全年也会比较好.
不仅如此,钢铁业结构调整还将加速钢企盈利状况的两极分化.吴溪淳指出,钢企间自有铁矿所占比例的不同、国外权益矿占有量和经济收益不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结构的不同等因素,将导致钢企间经营效益的差距明显拉大.
中钢协透露,协会重点统计的钢企上半年实现利润507.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22倍,但6月利润环比下降37.77%.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3.47%,低于工业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而在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为6.07%,中钢协会员企业平均为3.67%,宝钢为11.55%,鞍钢为6.48%,河北钢铁集团2.77%,沙钢集团为4.78%,另有会员钢铁企业7家亏损.(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