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木薯的收購及出口商
Positive
集團的市佔率約35%, 截至2010 - 3月底止年度,已錄得數個百分點增長。預計未來會加大倉存(上游)業務。
過去兩年平均每年資本開支1600萬元,預期今年度為2000萬元, 主要用作開設在柬埔寨及老撾興建倉庫,預計未來每年會增設一至兩個倉庫, 每個倉庫的開支1000萬元。目前共有5個採購倉庫,倉存量為25萬噸 (泰國三個倉庫,總容量172,500噸)
未來繼續於柬埔寨、老撾及越南等鄰近地區,增設貨倉,期望藉此擴大網點及收購業務
2010 - 3月份乾木薯片平均銷售價約190美元,2010-7前已升至210美元。
目前內地對木薯求過於供,內地適合種植木薯的地區不多 (廣西為主),種植增速難趕上需求增長速度,就算木薯主要種植區廣西的木薯進口量,過去仍然有增長,故料當地政府支持木
薯種植政策無礙需求及價格。
泰國近年出現多次示威事件,對集團影響不大 - 集團的倉庫遠離旅遊區,加上農民收成有季節性,相信不會在收成期示威,
以及泰國政府支持木薯出口,故對集團業務沒有影響。
運費成本佔整體盈業額10%至11%,集團持續具規模的運貨量,集團能盡用貨輪的運載力,亦可使用不同容量的貨輪,創造優越競爭優勢,與船隻經營商磋商船務條款時擁有議價優勢. 去年集團購買一艘新船協助 (beginning in 2010 - 06),每年運貨量約46萬噸,以每噸可折省8至10美元計算,料全年可省運費約460萬美元。
在泰國採購及出口優勢--集團首創「365日收購」模式,保證全年以公開市場價及現金結算採購木薯片,保證泰農收入的同時亦保障了集團的收購網絡。集團的超過200名供應商遍佈泰國,包括農民、曬場營運商、加工商及貿易商,亦與泰國主要供應商及老撾供應商訂有長期供應合同。集團在泰國持續多年的龍頭地位致使集團的收購價亦為主要市場指標。集團已經向上游加工業務拓展,營運面積近8萬平方米的專用曬場,為集團帶來日漸增加的貢獻,並提升營運效率;
在物流及航運優勢--集團在泰國貨倉均鄰近港口,方便海上運輸。其中一個貨倉裝備有泰國唯一一條運送木薯片的輸送帶,可將木薯片直接從倉庫運送到貨輪上,大大降低備貨時間及貨物損耗。
Expaning sales team into new area.
Negative
去年毛利率下跌 - 1) 木薯銷售成本上升,
2) 增加市佔率,擴大直銷業務,直銷的毛利率低於貨倉銷售毛利率 (貨倉銷售毛利率較直接銷售高10個百分點)
去年直銷及倉存收入佔營業額分別為48%-49%及51%-52%,
廣西及廣東等政府致力增加木薯種植,會否對其銷量及價格構成影響?
Potential increase in Shipping Cost (BDI index)
被問及會否作回購時,無直接回應,僅表示,對業務前景充滿信心,會在「適當時候作適當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