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天然氣步入“黃金時代”

國際能源署(IEA)週一說﹐廉價天然氣的供應日益充裕﹐再加上中國對燃料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日本福島核災難的影響﹐這可能已為“天然氣的黃金時代”打下了基礎。



在玻利維亞El Alto﹐一名工人正在天然氣儲藏罐徬進行記錄。據IEA設想﹐全球的天然氣消費量未來25年內有可能增長50%以上﹐到2035年時﹐天然氣需求量將佔全球能源總需求量的25%以上﹐高於目前21%的水平。

但IEA也警告說﹐儘管天然氣是一種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潔的能源﹐但它仍然是化石燃料﹐天然氣的使用量增加將使更多可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被排放出來。天然氣使用量的增加還意味著﹐可再生能源與核能等低碳能源的使用量會相應減少。IEA的總幹事田中伸男(Nobuo Tanaka)說﹐僅僅增加天然氣的使用量不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萬能藥。
全球天然氣市場目前正經歷一場革命﹐它對能源行業的未來有著巨大影響。在美國﹐“水力壓裂”等新技術的出現使美國從德克薩斯到賓夕法尼亞的廣大地區新具備了眾多可採天然氣儲量﹐從而推動天然氣產量大幅增長。

所謂水力壓裂技術﹐就是將加有化學製劑的水注入到地下﹐從而擠壓開蘊藏有天然氣的高密度頁巖。這些技術現在正被運用到中國等頁巖氣資源豐富的其他國家。IEA說﹐未來25年中﹐全球天然氣增長量的40%將來自非傳統天然氣。

這場頁巖革命已導致全球天然氣總儲量的估測值被大幅上調。IEA說﹐以目前的生產水平﹐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氣資源還可再開採250年以上。與石油集中蘊藏在政治局勢不穩的中東地區不同﹐天然氣廣泛分佈在世界許多地區﹐這使天然氣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很具吸引力。
頁巖氣的興起恰好與液化天然氣全球貿易的大規模擴張相吻合。液化天然氣的出現改變了幾十年來只能通過管道運輸天然氣的歷史﹐大大普及了天然氣的使用。天然氣也受益於福島核危機的負面影響。福島核危機迫使日本關閉了國內多座核電站﹐日本的天然氣需求在此之後大幅上升。長期來看﹐德國的天然氣消費量預計也將大大增加﹐德國上個月決定關閉國內17座核反應堆。



但國際能源署說未來幾年決定全球天然氣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可能還是中國。在中國﹐政府決定在發電時以天然氣替代煤炭﹐以改善國內嚴重污染城市的空氣質量﹐並推廣更多以天然氣而非汽油為動力的商用車和公共汽車。這些都是促成需求激增的因素。



按照國際能源署提出的“天然氣黃金時代”的新設想﹐到203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從2010年和德國相當的水平上升至與整個歐盟相當的水平。為了滿足需求的增長﹐到2035年前天然氣年產量必須增加1.8萬億立方米﹐這個數字大約是俄羅斯當前產量的三倍。
國際能源署對頁巖氣開採的繁榮也顯得有些謹慎﹐說人們擔心水力壓裂技術可能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頁巖氣的生產前景因此“並不確定”。一些環保團體擔心水力壓裂技術會污染飲用水﹐但業內人士堅持說只要操作得當﹐這種技術是安全的。
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Fatih Birol)說﹐該機構提出的未來天然氣消費量激增的前景取決於好幾個因素﹐其中包括這個行業能否完全化解公眾對水力壓裂技術、過渡用水問題以及污染風險的擔憂。比羅爾說﹐如果天然氣公司想步入天然氣的黃金時代﹐就得應用天然氣生產的黃金標準。

Guy Chaz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關於我自己

This blog is above all important news, interesting investment topic and potential shares in HK and UK. This year, I will specificlly looking for a multi bagger shares, this ia challenge a challenge that the young ones have to takes some time!

追蹤者